党性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仅需要深入透彻的理论阐释,还需要创新教学形式,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春风化雨,循循善诱,通过与学员心灵之间的互动,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触景生情过程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党性教育能否遵循“认知—感悟—认同—践行”的规律,做到情景交融、触及灵魂,直接决定着党性教育是否“有用”和“有效”。
当前,党性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在情理交融之中“活”起来。一方面,通过综合运用氛围营造、问题导入、故事音像、案例警示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访谈对话式教学以及现场问答互动等环节,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有机融合,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性的体验升华成为理性的认识,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另一方面,结合党员干部在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历史到现实、个人到群体、正面到反面”等多维视角有效挖掘各具特色教育资源,以情景再现、互动模拟等方式打造党性教育“实境课堂”,使党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在情景交融中深化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很显然,要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突破,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单向灌输式的党性教育模式,推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理论讲授与实境体验的有效融合,把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大量红色历史遗迹开发成为党性教育基地,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让党员干部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度、鲜活性,在“身临其境”中真正触及思想、震撼心灵。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党要发展壮大、革命事业薪火相传、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必须吸收有志青年加入共产党,而基层党员就是重要力量,基层党员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做好对基层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是强党兴党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先进性的重要选择。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始终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他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认同感和追随尤为重要,基层党员决定着未来,他们关注GJ发展,更关心世界的瞬息万变,起初是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有效对他们进行党性教育,一定会增强所到之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实力,必将成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力量。
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提升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强化担当作为、汇聚干事合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能提醒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奋发进取、顽强拼搏、接续前进的不竭动力。更多党性教育
首先是党员自修。一是自修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对合格党员的第一位要求。生活中,一些党员失掉了初心、忘记了誓言,变得贪婪腐化。二是自修纪律规矩。恪守政治纪律规矩是对党员党性修养和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实践证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严明政治纪律规矩。三是自修责任担当。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看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担当够不够。新常态下,有的党员出现了“本领恐慌”“为官不为”等情况。
其次是领导自修,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加强党性修养,要推动“关键少数”走在前头、干在前头、当好表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更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光辉。领导干部要有更高标准,走在前列、当好表率,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跟着学、照着做,激发起上行下效的整体效应,保证党的组织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信仰的力量决不能动摇。革命的摇篮,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抛洒热血、为劳苦大众的生存和尊严奉献牺牲,从纪念馆实物里、从一件件伟人的信件里、从一张张珍贵的照片里、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里,大家都能看到并感受到那震撼人心、悲壮惨烈的史实。精神是激荡的,是共鸣的,是传导的,通过党性教育培训,感受到伟人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壮丽的革命人生、卓越的领导能力、超凡的人格魅力、不朽的精神力量,一次次地触动着心灵,一次次流下了酸楚的泪水。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教育,令人默然,令人起敬、令人反思,令人在追求真理的人生中不会感到孤独。追循着伟人们的伟大理想主义精神,坚定自己心中的信仰信念。